該法案的通過離不開加密團體對立法者的大量競選支出。根據政治募捐數據追蹤平台的統計,支持加密貨幣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已經爲選舉投入了超過1.33億美元,影響了51場選舉,主要目的是支持那些承諾不會嚴格監管加密貨幣的候選人。其中最活躍的三家政治行動委員會是Fairshake、Protect Progress和Defend American Jobs。
例如,Fairshake在加州和紐約的選舉中投入了大量資金,雖然支持的候選人在初選中失利,但該委員會已將精力和資金用於支持跨黨派的候選人。Defend American Jobs在俄亥俄州的選舉中花費了4000多萬美元支持共和黨候選人Bernie Moreno競選參議員。Protect Progress則爲多位民主黨議員的競選活動提供了資金支持。
通過分析政治捐贈數據,我們可以窺見政治舞臺背後的資金來源。川普的政治行動委員會Trump 47在2024年共籌集了3.2747億美元。在捐款超過100萬美元的捐贈人中,Winklevoss Capital Management捐贈了約236.6萬美元,是第二大捐贈人。該公司由一家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創始人創立。
另一個名爲Right For America的行動委員會今年共籌集了6846萬美元,其中包括來自A16Z創始人Marc Andreessen和Ben Horowitz的500萬美元捐款。
2024美國大選:加密行業1.33億美元政治獻金的背後
加密貨幣勢力在美國大選中的隱祕影響
2024年11月6日,美國迎來了一場極具戲劇性的大選。被譽爲"加密貨幣支持者"的川普成功當選,這或許預示着加密貨幣行業將在白宮獲得更多話語權。與此同時,比特幣價格突破75000美元大關,再次刷新歷史新高。這一系列事件背後,隱藏着復雜的利益集團和潛在受益者。
加密遊說:從議員到總統的資金流動
今年5月22日,美國衆議院以279票贊成、136票反對的壓倒性優勢通過了《21世紀金融創新與科技法案》。這項由共和黨主導的法案旨在修改現有的證券和商品監管規定,爲數字資產構建監管框架,以促進加密行業的發展。
該法案的通過離不開加密團體對立法者的大量競選支出。根據政治募捐數據追蹤平台的統計,支持加密貨幣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已經爲選舉投入了超過1.33億美元,影響了51場選舉,主要目的是支持那些承諾不會嚴格監管加密貨幣的候選人。其中最活躍的三家政治行動委員會是Fairshake、Protect Progress和Defend American Jobs。
這些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崛起得益於2010年最高法院的一項判決,該判決允許企業和工會在政治活動中進行無限制的支出。隨後的另一項判決進一步確立了"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合法地位,使得這些委員會可以接受和使用無限額的捐款,只要它們不直接與候選人或政黨協調。
例如,Fairshake在加州和紐約的選舉中投入了大量資金,雖然支持的候選人在初選中失利,但該委員會已將精力和資金用於支持跨黨派的候選人。Defend American Jobs在俄亥俄州的選舉中花費了4000多萬美元支持共和黨候選人Bernie Moreno競選參議員。Protect Progress則爲多位民主黨議員的競選活動提供了資金支持。
某知名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CEO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無論這次選舉結果如何,這都將是我們有史以來最支持加密貨幣的國會。"
加密機構的政治捐贈情況
通過分析政治捐贈數據,我們可以窺見政治舞臺背後的資金來源。川普的政治行動委員會Trump 47在2024年共籌集了3.2747億美元。在捐款超過100萬美元的捐贈人中,Winklevoss Capital Management捐贈了約236.6萬美元,是第二大捐贈人。該公司由一家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創始人創立。
另一個名爲Right For America的行動委員會今年共籌集了6846萬美元,其中包括來自A16Z創始人Marc Andreessen和Ben Horowitz的500萬美元捐款。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產業的支持並不局限於某一政黨。三家主要的加密支持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大部分出資人都沒有明確的黨派傾向,他們的目標是選出對加密貨幣友好的政治家。
在機構方面,大部分捐款來自三家主要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總額約爲1.08億美元。A16Z也投入了4520萬美元。
非營利性監督組織Public Citizen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流入大選的企業資金中有近一半來自加密貨幣行業。
未來展望:誰在布局?
隨着美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框架逐步完善,各大交易所、風險投資公司和基金會已經提前布局。三個主要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捐贈人名單中,除了知名的A16Z、Coinbase和Ripple外,Multicoin也以相對較小的金額同時出現在三個PAC的捐贈人名單中,這一點值得關注。
盡管懷揣着去中心化的理想,加密貨幣與監管之間的博弈仍將持續。未來的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