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轉型Web3:機遇與風險並存 需慎重評估合規問題

robot
摘要生成中

程序員轉型Web3:如何判斷崗位靠譜並規避風險?

近年來,越來越多來自金融科技、支付、數據服務等傳統領域的職場人開始關注Web3行業。他們中有經驗豐富的後端開發者、資深工程師、產品經理和技術負責人等。這些人在原有領域已有多年積累,卻在職業發展的某個階段對Web3產生了興趣。這並非出於一時熱血或盲目跟風,而是因爲現有職業道路漸顯局限,而Web3似乎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Web3正成爲年輕人的新選擇

近兩年,Web3從概念逐步走向實際的崗位需求。招聘數量增加的同時,人才畫像和用人需求也更加明確。

一方面,政策與產業推進加速。香港持續發放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牌照,推動虛擬資產合規化;一些大型企業開始嘗試穩定幣、RWA等新領域;越來越多國內團隊選擇"出海",在新加坡、迪拜等地設立Web3項目主體,對接全球市場與資源。這些變化爲Web3行業帶來了大量技術、產品、合規、市場等崗位的招聘機會,讓"轉型Web3"從想法變爲行動。

另一方面,在第三方支付、金融科技、數據服務等傳統行業,一些有經驗的職場人正面臨"職業轉型期"。有人感受到技術迭代和平台策略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有人對重復的產品形態和業務模式失去熱情;也有人在思考如何平衡收入增長、生活方式和技術積累。

"去中心化""遠程辦公""幣本位收入""高自由度"等過去看似小衆的概念,如今開始出現在更多程序員、開發者、產品經理的搜索記錄中。

Web3行業的確提供了另一種職業路徑。但對個人而言,它究竟是通往風口的機遇,還是未知的風險之門?

高薪產品經理崗位是否值得接受?

最近,一位準備轉型Web3的朋友諮詢了我的意見。他目前在杭州一家中型支付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年薪約50萬,工作近十年。他主要負責支付鏈路與清算中臺的產品設計,對接過多種支付渠道,也參與過一些行業解決方案的開發。

"現在的業務已經非常穩定。"他說,"我們團隊這兩年基本都在做規則配置、系統重構、清結算對帳的流程梳理,或者升級一些老系統的收銀組件。很久沒有從0到1搭建支付鏈的機會了。"

身邊的同事大多也遇到了類似的瓶頸。經驗豐富、能力不差,但缺乏進一步上升空間。公司本身也在收縮,內部創新項目越來越少。

在這種情況下,他收到了某Web3交易所的獵頭邀約。崗位是"交易產品負責人",月薪9萬美元,用USDT結算,平台位於新加坡,採用遠程辦公模式,主要通過即時通訊工具和在線協作平台溝通。

根據面試反饋,這個崗位主要負責撮合引擎、訂單管理系統、清算規則、交易風控邏輯的產品設計。從技術棧到底層結構,都與他之前的工作經驗很相似,使用的還是Go和Java。

"聽起來確實很誘人。"他猶豫地說,"但總覺得有些不踏實。"

"這種平台在國內的法律地位如何?"

"我人在國內,公司在海外,會不會有風險?"

各行各業的職場焦慮

像這位產品經理一樣,近兩年我們接觸到不少來自金融科技、支付系統、互聯網券商、銀行IT等背景的職場人士。

他們的履歷都很優秀:在大型系統中積累多年經驗,具備扎實的技術和產品能力,也習慣了多部門協作、跨境對接、流程壓測。但在當前的行業週期中,許多人開始感受到一種"結構性停滯"。

項目趨於重復,工作內容日益標準化;晉升空間受限,高層流動極少;組織從擴張轉向收縮,績效評估愈發保守......一方面是已積累的經驗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停滯不前的現實,很多人不甘於繼續內卷,卻又一時找不到突破口。

Web3最初只是個陌生詞匯,慢慢開始出現在招聘平台、社交媒體和獵頭的電話中。

有人是因爲一次績效談話後開始搜索"程序員的出路",有人是偶然看到遠程崗位招聘信息,第一次點進了"Web3求職"關鍵詞,也有人是因爲朋友說"你的背景很合適",才開始了解這個行業到底在做什麼。

但他們的出發點並不相同。

有的人剛過而立之年,開始擔心中層崗位的穩定性;有的人厭倦了流程至上的工作節奏,希望能有更多話語權和參與感;也有人渴望自由、遠程、全球化項目帶來的新生活方式。

對獨立開發者而言,這樣的轉型動因則更加直接:Web3領域項目多、技術選型新、任務邊界清晰,還可以同時參與多個合作,以代碼質量換取加密貨幣收入------這在傳統行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自由。

但在真正開始"轉型Web3"之前,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幾個關鍵問題:

"沒有行業經驗,我該如何入場?"

"幣本位薪資、遠程協作,真的適合我嗎?"

"這個行業,還能再等幾年,還是現在就是最佳時機?"

他們心存疑慮,也希望聽聽更了解這個行業的人如何判斷。

轉型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以程序員爲例,在真正進入Web3之前,需要考慮幾個基本問題:

  • 我過往的技術能力能否遷移?

  • 是否需要補充鏈上開發的基本技能,如Solidity、錢包交互、合約部署?

  • 官方文檔多爲英文,我的語言能力是否足夠?

  • 項目主體在海外,薪資用加密貨幣結算,我如何安全收款?會不會觸及國內監管紅線?

這些問題,很多人在做職業選擇時已經思考過。但真正隱藏的,是那些你可能沒意識到的法律風險。

曾經有一起"開設賭場案",當事人是某Web3交易平台的後端開發工程師,案發前剛升任技術管理崗。

在看守所會見時,他說:"我們平台設在海外,服務器也在國外,沒有面向中國大陸用戶,我應該不會有責任吧?"

當被問及是否做了KYC、後臺能否看到用戶信息時,他回答只能看到用戶登入的IP地址,其他信息沒有。但如果用戶使用VPN登入,則無法識別是否爲中國大陸用戶。

當被問及是否了解平台的宣傳方式時,他表示技術和運營部門基本沒有交流,不太清楚。

問題就出在這裏 -

  • 他沒有意識到,即使平台在海外,但只要他本人在國內工作,能接觸後臺數據,就可能落入國內司法管轄範圍。

  • 他沒有分析過平台的交易邏輯與主流合約結構的差異,是否存在高風險。

  • 他不了解公司的對外宣傳策略,也沒有關注自己所開發系統的合規邊界。

  • 作爲能看到用戶登入數據的開發者,他沒有意識到KYC機制缺失可能帶來的問題。

  • 作爲技術負責人,他竟不清楚平台是否真正落實了反洗錢機制與實名驗證。

這位程序員有名校背景和大廠經歷,原本希望通過Web3實現職業躍升。但由於缺乏合規意識,在技術管理崗位上卷入刑事案件,不僅工作受損,還承受了巨大的輿論和家庭壓力。

結語

Web3行業確實提供了不同的機會:更自由的工作方式,更高的收入上限。它吸引着一些厭倦傳統職場節奏的開發者,也激發了許多對新技術、新模式敏感的產品經理、架構師、獨立開發者的躍遷意願。

但同時,節奏快、規則不明、責任邊界模糊,也是不可忽視的現實。

在邁出這一步之前,也許你應該先問問自己:

面對未知,我真的準備好了嗎?

邵詩巍律師 | 程序員轉行Web3,如何判斷崗位是否靠譜,如何避免踩坑?

RWA5.08%
IP-6.7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