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证模型解决区块链使用与持有悖论

双通证模式:解决加密货币使用与持有的困境

双通证模式是否优于单一通证模式?尽管主流区块链网络短期内不太可能改变其通证模型,但这个问题正日益成为区块链开发者关注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单一通证模型无疑有其优势,如高流动性和简单性,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流区块链采用这种模式。然而,只有双通证模型才能真正解决区块链长期面临的经济矛盾:网络的实际使用可能会阻碍其增长。

悖论的根源

从本质上讲,所有区块链都有共同的目标:可靠地记录交易、存储经济价值并促进网络发展。虽然实现方式各异,但它们的发展方向基本一致。

目前,大多数区块链生态系统都依赖单一通证,该通证既反映项目价值,又作为价值存储、交换媒介、挖矿奖励和交易费用支付工具。问题就出在这里。

通证持有者支持项目并希望其成功。他们购买通证是因为看好技术、信任开发团队,并相信项目及其原生资产会升值。

然而,如果他们将通证用于支付Gas费,就会减少在项目生态中的份额。反之,如果他们不消费通证,又会忽视网络的实际使用。

这个悖论易于理解但难以调和。与法定货币不同,加密资产可能随时间大幅升值,吸引长期持有者。从区块链角度看,这有利于形成开发者努力打造的团结社区。

在积极使用协议(并通过支付Gas减少份额)和预期获利持有通证之间的选择,造成了经济和情感上的冲突。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某些生态系统中,用户花费通证会导致其在治理模型中的权限和影响力减少。这使得用户更不愿意将辛苦获得的通证"花费"在链上协议中。

经济学的作用

用户不应该仅仅为了交易价值而消费通证。这就像用星巴克股票买咖啡,或用苹果公司股票购买最新iPhone。当Gas费因网络拥堵而飙升时,这种痛苦尤为明显。

今年2月,以太坊Gas费打破记录,首次超过20美元。对以太坊的忠实支持者来说,每次拿出20美元的ETH进行交易,就像在开奖前丢弃一张彩票。毕竟,这20美元在五年后可能价值200美元。

双通证经济模型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种模式下,一个通证履行治理职责,另一个仅用于支付Gas费。前者的持有者可视为网络的"所有者",因为他们有权通过投票影响项目方向。同时,用于支付Gas的通证与主要资产完全分离,解决了"使用协议会减少权益"的问题。

双通证系统仍属少数,可能是因为区块链先驱不愿对其通证模型进行彻底改变。过去的区块链分叉经历表明,其后果往往令人不快。通过引入单独的Gas通证来修改协议基本规则是一个重大决定。

然而,第二代和第三代区块链已认识到为治理/支付和激励/Gas发行单独通证的好处。不仅是公链,许多GameFi项目、稳定币协议和借贷/融资平台也采用了双通证系统,使其用户不再需要牺牲流动性或争夺稀缺的链上资源。

一些项目正在尝试不同的双通证模型,这些尝试在我看来是面向未来的。

但与任何实验性技术一样,协议设计本身可能出现问题。某稳定币项目的崩溃就证明了这一点,该项目使用原生资产来帮助维护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

研究人员在其崩溃前就指出,该网络的设计创造了做空稳定币的动机,这个问题在其他双通证系统中不会也不需要重复。

双通证支持生态系统

正如一些项目已经证明的那样,双通证系统的经济性是合理的。双通证模型通常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首先,主通证的总供应量通常有限,用于治理、SOV(share-of-voice)或股息分配。它通常通过公开销售或赠予来分配。

相比之下,辅助通证(或实用通证)具有无限或弹性供应。它用于链上支付和Gas费,并奖励给生态系统参与者或主通证持有者。

当经济活动增长率超过通胀供给率时,实用通证价格就会上涨。随着实用通证收益率上升,主通证的需求和价格都会上升,直到收益率达到新的均衡水平。

最后,实用通证通过经济活动形成对主通证的正反馈。

遵循这个模型,迫使用户在积极使用协议和长期投资之间做出选择的经济/情感冲突得到了解决。当实用通证用于持续激励和系统增长时,主通证持有者同时也被激励参与链上活动并保护网络。

面对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我们需要接受新颖的想法。双通证模型不再是一个离奇的幻想,而是解决上述令人困扰的悖论的可行方案。就区块链经济而言,双通证模型确实比单一通证模型更具优势。

ETH2.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2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元宇宙邻居vip
· 07-25 17:09
双通证还需市场验证
回复0
永续多头人vip
· 07-25 16:43
双证会更卷哦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