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全球銀行股何以屢創新高
作者:徐蔚,來源:上海證券報
近期,A股銀行股強勢拉升屢創新高,牽動着投資者的目光。7月10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股價均創出歷史新高,助力滬指重回3500點。銀行股強勁漲不僅在A股市場表現突出,在全球範圍內亦是如此。究竟是什麼因素推動全球銀行股一路高歌猛進?
據興業證券統計,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8日,全球、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的銀行板塊指數分別大幅漲52%、49%、65%、53%和59%,均已逼近或超過2010年以來的新高,且相較於大盤指數均跑出超額收益。
以美國爲例,追蹤美股銀行股整體走勢的KBW銀行指數(KBW Bank index)2024年以來累計漲49%,而同期標普500指數的漲幅爲31%。
在A股市場,銀行股的表現同樣令人矚目。2024年以來中證銀行指數累計漲59%,而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漲幅爲17%。
全球宏觀環境的共性變化是這一現象背後的重要推手。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啓堯認爲,隨着全球經濟步入低增長時代,政策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加劇,銀行作爲盈利穩定、分紅可持續的“確定性資產”獲得價值重估。此外,由於2022年以來,美國、歐洲、日本均迎來加息週期,疊加特別的業務模式和股東回報形式,海外銀行兼具高股東回報和成長性。
具體到各個市場,銀行股表現各有特點。美國銀行股呈現出穩分紅、高回購、高成長的顯著特徵。近三年,美國主要銀行的股利支付率較爲穩定,均保持在20%以上,摩根士丹利等部分銀行更是穩定在40%以上。除現金分紅外,回購也是美國銀行股常用的股東回報方式,部分銀行近一年的回購金額甚至高於現金分紅。歐洲銀行主要採用現金分紅模式進行股東回報,2024年普遍大幅提高股利支付率,分紅意願強烈。在債券和貨幣交易、投資銀行業務的帶動下,部分歐洲銀行展現出一定成長性,如德意志銀行等。日本在結束負利率時代後,加息促使銀行息差擴大,2024年以來主要銀行業績普遍實現高增長,主要銀行股也紛紛提升股利支付率,進一步增強股東回報。
回到A股市場,盡管存在淨息差收窄等挑戰,銀行股依舊漲勢強勁。從年內漲幅來看,浦發銀行、青島銀行、廈門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漲幅超過36%。
那麼,源源不斷的資金爲何持續湧入銀行板塊?“我國銀行業經營模式從過往的‘去財政化、市場化、打破剛兌’的‘順週期’模式,逐漸轉變到新模式,具有‘弱週期’的特徵。”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銀行業分析師戴志鋒表示,銀行股在基本面和投資面都正展現“弱週期”特點。他認爲,銀行息差下行預計慢於無風險利率,資產質量弱週期,在無風險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銀行股息率的穩健性持續具有吸引力。
“銀行股目前仍處於價值重估的趨勢中。”展望下半年,長城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祥雲認爲,當前銀行股行情實質性反映的是對於基本面穩定性的預期偏差,近年來銀行的盈利韌性持續超預期,主要緣於監管政策托底,城投、地產、資本等維度的重大風險底線確立,“基本面穩定是紅利價值重估、機構持續加倉的核心基礎,2025年淨息差正在築底,資產質量穩定,區域銀行業績增速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