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加密貨幣犯罪激增 2025年被盜資金或破40億美元
加密貨幣犯罪持續高發,2025年被盜資金或破40億美元
2025年以來,加密貨幣被盜資金已超過21.7億美元,遠超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朝鮮對某交易平台的15億美元黑客攻擊佔據了主要部分,這也是加密貨幣史上最大單次盜竊案。
截至6月底,被盜資金總額比2022年同期高出17%。若當前趨勢持續,年底服務類平台被盜資金可能突破40億美元。
個人錢包被盜在整體生態盜竊中的佔比正逐步上升,攻擊者越來越多地瞄準個人用戶。2025年至今,此類案件佔全部被盜資金活動的23.35%。
"扳手攻擊"(針對加密貨幣持有者的暴力或脅迫行爲)與比特幣價格波動存在相關性,表明攻擊者傾向於在高價值時期伺機作案。
2025年至今,美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亞和韓國成爲受害者的集中地。東歐、中東和北非以及中亞和南亞在2024年上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受害者數量增長最快。
不同地區被盜資產類型也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反映了當地加密貨幣採用的基本模式。
從服務平台和個人端竊取資金的洗錢行爲存在差異。總體而言,針對服務平台的威脅行爲者通常表現出更高的技術復雜性。
洗錢者爲轉移資金往往支付超額費用,平均溢價從2021年的2.58倍波動至2025年至今的14.5倍。
針對個人錢包的攻擊者更傾向於將大量被盜資金保留在鏈上,而非立即洗錢。目前針對個人錢包的盜竊案中仍有85億美元加密貨幣滯留鏈上,而服務端被盜資金爲12.8億美元。
盡管加密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2025年至今的非法交易量仍有望達到或超過去年估計的510億美元。某受制裁交易所的關閉,以及某華語服務商可能被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絡列爲特別關注對象,這些事件重塑了犯罪分子在生態中的資金流動方式。
在這一變局中,資金盜竊成爲2025年的首要問題。其他形式的非法活動同比表現參差不齊,而加密貨幣盜竊的激增不僅對生態參與者構成直接威脅,也爲行業安全基礎設施帶來長期挑戰。
針對某交易平台的黑客攻擊徹底改變了2025年的威脅格局。這起15億美元的單次事件不僅是史上最大加密貨幣盜竊案,更佔據了今年服務平台被盜資金的約69%。其技術復雜性和規模凸顯了國家支持的黑客在加密貨幣領域不斷升級,也標志着2024年下半年短暫沉寂後的強勢回歸。
個人錢包被盜在總損失中的佔比持續增長。這一趨勢可能反映主流服務安全措施改進,迫使攻擊者轉向被視爲更容易得手的個人目標;個人加密貨幣持有者數量增長;隨着主流加密資產升值,個人錢包中的資金價值提升;更復雜的個體定向技術發展。
按資產類型細分個人錢包被盜價值可發現三個關鍵趨勢:1)比特幣盜竊佔相當大比例;2)存儲比特幣的個人錢包平均損失金額隨時間增加,表明攻擊者有意針對高價值目標;3)非比特幣及非EVM鏈上的個體受害者數量正在上升。
2025年"扳手攻擊"數量有望達到歷史次高年份的兩倍。這些暴力事件與比特幣價格的移動平均線存在明顯相關性,表明資產價值漲(或預期漲)可能誘發針對已知加密貨幣持有者的物理攻擊。
區塊鏈分析可爲調查提供關鍵線索。菲律賓近期一起高調綁架謀殺案中,通過區塊鏈分析追蹤贖金流向,成功凍結部分資金並揭示洗錢網路。
2025年至今,美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亞和韓國位列人均受害數量最高國家;而東歐、中東和北非及中亞和南亞的受害者總量增長最快。
若按人均被盜金額排名,美國、日本和德國仍居前十,但阿聯酋、智利、印度、立陶宛、伊朗、以色列和挪威的受害嚴重程度全球領先。
2025年數據顯示加密貨幣盜竊存在地域集中模式。北美在比特幣和山寨幣盜竊中均居首位,歐洲是以太坊和穩定幣盜竊的全球中心。亞太地區比特幣被盜總量排名第二,以太坊第三;中亞和南亞在山寨幣和穩定幣被盜金額中位列第二。
個人錢包與服務端攻擊的洗錢行爲存在顯著差異。2024-2025年針對服務端的攻擊者大量使用跨鏈橋進行"鏈跳躍"洗錢,混幣器的使用也更爲頻繁。相比之下,個人錢包被盜資金更多流向代幣智能合約、受制裁實體及中心化交易所。
在洗錢過程中,被盜資金操作者支付超額費用,且成本隨時間劇烈波動。針對服務平台的攻擊者通常支付更高溢價,可能反映其需在資金凍結前快速轉移大額資金的緊迫性。
個人錢包被盜資金更多會滯留鏈上,大量餘額停留在攻擊者控制地址而非快速洗白或兌現。這種犯罪者持有行爲可能反映其對操作安全的信心,或模仿主流加密貨幣投資策略。
服務平台與個人錢包被盜激增需要多層次的安全機制應對。對服務提供商而言,全面的安全文化、定期安全審計、能識別社會工程攻擊的員工篩查流程至關重要。代碼審計變得愈發重要,智能合約漏洞正成爲增長最快的攻擊載體。
對個人而言,針對錢包的威脅升級要求安全理念的根本重構。保護持幣隱私可能與技術措施同等重要。高受害增長國家的用戶需特別警惕數字足跡和人身安全。
隨着加密貨幣相關綁架和暴力犯罪升級,現實世界的人身安全成爲緊迫議題。數字資產持有者需考慮傳統安防措施,包括避免炫富、不在社交媒體泄露持倉或交易動態、實施基礎安防協議等。
2025年至今的數據呈現了加密貨幣犯罪的進化軌跡。盡管加密生態在監管框架和機構安全實踐上趨於成熟,但威脅行爲者的能力和目標範圍也同步升級。
加密貨幣行業正處於關鍵轉折點。同樣的透明性既助長了犯罪分析,也提供了更高效預防與執法工具。挑戰在於如何快速部署這些能力以領先於持續進化的威脅。
進入2025年下半年,加密貨幣被盜資金前所未有之高。若被盜資金真如預測突破40億美元,行業未來數月的應對或將決定犯罪趨勢是持續惡化還是隨防御體系成熟而趨於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