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緒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的BCHDE模型是其核心理論框架,用於解釋情緒與行爲的形成過程及治療邏輯。以下是各字母的具體含義及作用:



1. A(Activating Event):誘發事件
定義:指導致個體產生情緒或行爲反應的外部或內部事件(如失業、考試失敗、自我否定等)。
作用:是情緒反應的“起點”,但並非情緒的決定因素(關鍵在於個體對事件的解讀)。
參考:

2. B(Beliefs):信念
定義:個體對誘發事件(A)的主觀解釋、評價或看法(如“我必須完美”“失敗就是無能”)。
分類:
- 合理信念(理性):基於事實、靈活、符合邏輯(如“我盡力了,這次失敗不代表永遠”);
- 不合理信念(非理性):絕對化、過度概括、極端化(如“我必須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一旦失敗就完了”)。
作用:是情緒與行爲的核心決定因素(不合理信念會導致負面情緒)。
參考:

3. C(Consequences):後果
定義:信念(B)引發的情緒反應與行爲結果(如焦慮、抑鬱、逃避行爲等)。
特點:合理信念導致積極情緒(如自信、平靜),不合理信念導致消極情緒(如憤怒、自卑)。
參考:

4. D(Disputing):爭辯/質疑
定義:治療的核心步驟,通過邏輯推理、證據驗證、替代性解釋等方式,挑戰並修正不合理信念(B)。
目的:幫助個體意識到“不合理信念”的荒謬性(如“我必須完美”是否有事實依據?),從而打破“A→B→C”的負面循環。
參考:

5. E(Effect/Effective New Beliefs):效果/有效新信念
定義:通過爭辯(D)後建立的合理、積極的新信念(如“我可以接受不完美,努力就有價值”),以及由此帶來的情緒與行爲改變(如情緒平復、行爲更適應)。
作用:是治療的目標,幫助個體以更健康的方式應對未來的誘發事件(A)。
參考:

BCHDE模型的邏輯鏈
誘發事件(A)→ 信念(B)→ 後果(C)→ 爭辯(D)→ 有效新信念(E)
簡言之: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看法,決定了你的情緒與行爲。治療的關鍵是改變不合理信念,從而改善情緒與行爲。

總結表格
| 字母 | 英文全稱 | 中文含義 | 核心作用 |
|------|------------------------|------------------------|------------------------------------|
| A | Activating Event | 誘發事件/激活事件 | 情緒反應的起點 |
| B | Beliefs | 信念(解釋/評價) | 情緒與行爲的決定因素(關鍵) |
| C | Consequences | 後果(情緒/行爲反應) | 信念的結果(合理vs.不合理信念的差異)|
| D | Disputing | 爭辯/質疑 | 治療核心(挑戰不合理信念) |
| E | Effect/Effective New Beliefs | 效果/有效新信念 | 治療目標(建立合理信念,改善情緒) |

以上內容整合了合理情緒療法的經典理論及權威資料(如阿爾伯特·艾利斯的原著及國內心理學教材),確保準確性與實用性。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