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世界的多面性:開發者、信徒與投機者加密貨幣雖然在外界看來充滿爭議,但實際上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新領域。它基於開源軟件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數字世界,有望打破傳統金融和科技巨頭的壟斷。那麼爲什麼大多數人認爲加密貨幣充滿了騙局?如果真是如此,爲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對其充滿好奇?本文將通過"加密行業同心圓"模型來解釋這一現象,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加密世界的多元化生態。## 加密同心圓模型這個模型將加密行業簡化爲四個同心圓:核心開發者位於最中心,外圍是普通大衆,中間則是加密信徒和投機者。## 核心開發者處於最核心位置的是那些真正理解加密技術本質的開發者和思想家。他們深刻洞察當前世界的問題,以及密碼學和區塊鏈技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他們關注的是技術對未來的深遠影響,而非短期利益。這個圈子裏有像中本聰這樣的比特幣創始人,他創造了比特幣後選擇隱退,因爲他知道去中心化的比特幣不需要領導者。還有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他是密碼學、哲學和密碼經濟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致力於構建促進全球福祉的公共產品和社會系統。盡管身價不菲,Vitalik卻過着簡樸的生活,只帶一個背包到處旅行。核心開發者的工作往往喫力不討好。他們在構建開源軟件,爲世界創造巨大價值,卻很少獲得與之相稱的回報。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核心開發團隊一直在努力改進協議,定期公開討論未來發展方向。這些人投身加密事業是因爲他們相信其使命,看到了更美好的未來,並爲之不懈努力。他們是加密世界的純粹主義者,用遠見和領導力吸引着更多人加入這個行業。## 加密信徒 第二層是加密信徒。他們深信核心開發者描繪的願景,並在其構建的基礎設施之上進行創新。這個圈子不僅包括普通用戶,還有應用開發者、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成員和創業公司等。他們圍繞底層協議開發互聯互通的產品和服務。以太坊就是這樣一個基礎協議,許多應用都建立在其之上,如Uniswap、Aave等去中心化金融平台。各種DAO組織也在以太坊生態中湧現。同時還有許多公司,如風投基金、媒體機構等,都圍繞以太坊展開業務。這些加密信徒是新世界的"定居者",而非短期"遊客"。他們正在這片新大陸上構建基礎設施,測試新產品,逐步實現資產的去中心化管理,並建立全新的數字身份。他們正在用開源軟件和開放精神打造一個自由開放的元宇宙。這個圈子裏有像Rune Christensen這樣的先行者,他看到了去中心化美元的需求並創立了MakerDAO,現在已有數十億DAI穩定幣在流通。還有Hayden Adams,他在以太坊基金會1萬美元資助下獨立開發了Uniswap,爲用戶提供了自由開放的資產交換系統。來自阿根廷的Cami Russo親身經歷了本國貨幣的惡性通脹,看到了加密貨幣的實際需求。她創辦了The Defiant媒體,致力於傳播加密知識。Anthony Sassano則每天制作視頻,向全世界介紹以太坊生態的最新進展。這些加密信徒發揮着重要的傳播作用。他們幫助向外界展示這個行業的進步,因爲核心開發者往往專注於技術本身而疏於宣傳。加密社區之所以蓬勃發展,正是因爲大家都相信加密技術能創造一個更美好、更自由的世界,是人類進步的必經之路。然而,這個充滿理想主義的加密世界,對很多外界人士來說是難以理解的。部分原因在於,一些投機分子的存在,模糊了加密行業的本質。## 加密投機者在加密信徒和外界之間,存在着一層障礙——那些投機分子。他們的存在使得外界難以聽到來自加密行業真正先驅者的聲音。這些投機者擅長自我營銷,塑造宏大形象。他們採用兩極分化的策略,這在政治領域已被證明非常有效。他們並不愚蠢,知道加密前沿蘊藏着巨大財富,而他們的目的就是攫取這些財富。正是這些投機者導致了加密行業的負面形象。他們比普通從業者更高調、更誇張。他們推銷自己而非技術本身。他們通常不關心所構建技術的本質,只在乎能從中獲利多少,哪怕這種方式並不可持續或有悖道德。他們故意設計一些惡意產品,專門誘騙剛進入這個領域的新手。他們創建付費社群,聲稱分享內幕消息,實際上卻是誘導他人接盤。他們開發看似復雜的去中心化金融項目,本質上不過是將錢從用戶口袋轉移到自己腰包裏的騙局。多數投機者出現在牛市,復制當下熱門概念。2017年他們炒作ICO,2021年則是制作粗制濫造的NFT項目。他們敏銳地察覺每一個可以牟利的機會,然後蜂擁而至。這些人往往有一些共同特徵:- 自負的性格,誇誇其談,有時甚至咄咄逼人。- 擁有一個規模不大但極其活躍、狂熱的追隨者羣體,形成某種個人崇拜。這些追隨者不斷重復無意義的口號,說着事先準備好的臺詞,向他人兜售代幣。他們壓制任何異議,是現代社交媒體中典型的人機結合體。- 推出一些表面光鮮但實際上毫無意義的加密產品,最終難逃崩潰的命運。一些典型案例:Alex Mashinsky創立並運營了Celsius,一家中心化的加密資產托管借貸服務。這本質上就是一家銀行業務,但他打着去中心化金融的旗號,聲稱要顛覆傳統銀行。實際上他建立了一家銀行,拿着客戶存款進行高風險投機交易。Daniele Sesta創立了Wonderland生態系統。他在網上到處都有一羣忠實的支持者跟隨。當人們意識到其所謂的"算法穩定幣"不過是一個龐氏騙局時,Wonderland最終崩塌了。Do Kwon是Terra項目古怪而好鬥的創始人。Terra的崩潰導致500億美元資產化爲烏有,是加密史上最大規模的資本損失事件之一。事後看來,Terra生態系統更像是一個巨型龐氏騙局。Do Kwon在Twitter上咄咄逼人的言論更是助長了狂熱氛圍。## 我們必須與投機者共存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是否定的。我們無法直接阻止投機者的存在。當我們堅持去中心化價值高於一切時,這就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普惠性是加密的核心價值之一,不能被犧牲。就像互聯網一樣,任何人都可以無需許可地使用加密技術,它是貨幣和金融領域的公共基礎設施。隨着時間推移,隨着更多人參與其中,這個基礎設施會變得越來越有用。 不幸的是,這種無需許可的特性也意味着很難阻止投機者的騙局。去中心化的金融創新讓普通人擺脫了傳統銀行的束縛,但也意味着難以阻止一些人用不道德的方式牟利。雖然我們無法直接阻止他們,但我們不必與他們共處。我們可以通過教育來對抗他們。作爲一個行業,我們確實需要在投機者之前更好地接觸大衆。與那些靠誇大其詞進行營銷的做法相比,解釋加密的本質確實更具挑戰性。理解這個行業的運作原理,比單純聽信一些有魅力的人推銷他們的代幣要困難得多。好在如今大多數人已經有了基本的互聯網常識,知道如何遠離網路垃圾和病毒。終有一天,人們也會對加密領域的陷阱產生同樣的免疫力。
加密世界多維透視:核心開發、信徒與投機者的角色解析
加密世界的多面性:開發者、信徒與投機者
加密貨幣雖然在外界看來充滿爭議,但實際上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新領域。它基於開源軟件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數字世界,有望打破傳統金融和科技巨頭的壟斷。
那麼爲什麼大多數人認爲加密貨幣充滿了騙局?如果真是如此,爲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對其充滿好奇?本文將通過"加密行業同心圓"模型來解釋這一現象,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加密世界的多元化生態。
加密同心圓模型
這個模型將加密行業簡化爲四個同心圓:
核心開發者位於最中心,外圍是普通大衆,中間則是加密信徒和投機者。
核心開發者
處於最核心位置的是那些真正理解加密技術本質的開發者和思想家。他們深刻洞察當前世界的問題,以及密碼學和區塊鏈技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他們關注的是技術對未來的深遠影響,而非短期利益。
這個圈子裏有像中本聰這樣的比特幣創始人,他創造了比特幣後選擇隱退,因爲他知道去中心化的比特幣不需要領導者。還有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他是密碼學、哲學和密碼經濟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致力於構建促進全球福祉的公共產品和社會系統。盡管身價不菲,Vitalik卻過着簡樸的生活,只帶一個背包到處旅行。
核心開發者的工作往往喫力不討好。他們在構建開源軟件,爲世界創造巨大價值,卻很少獲得與之相稱的回報。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核心開發團隊一直在努力改進協議,定期公開討論未來發展方向。
這些人投身加密事業是因爲他們相信其使命,看到了更美好的未來,並爲之不懈努力。他們是加密世界的純粹主義者,用遠見和領導力吸引着更多人加入這個行業。
加密信徒
第二層是加密信徒。他們深信核心開發者描繪的願景,並在其構建的基礎設施之上進行創新。
這個圈子不僅包括普通用戶,還有應用開發者、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成員和創業公司等。他們圍繞底層協議開發互聯互通的產品和服務。
以太坊就是這樣一個基礎協議,許多應用都建立在其之上,如Uniswap、Aave等去中心化金融平台。各種DAO組織也在以太坊生態中湧現。同時還有許多公司,如風投基金、媒體機構等,都圍繞以太坊展開業務。
這些加密信徒是新世界的"定居者",而非短期"遊客"。他們正在這片新大陸上構建基礎設施,測試新產品,逐步實現資產的去中心化管理,並建立全新的數字身份。他們正在用開源軟件和開放精神打造一個自由開放的元宇宙。
這個圈子裏有像Rune Christensen這樣的先行者,他看到了去中心化美元的需求並創立了MakerDAO,現在已有數十億DAI穩定幣在流通。還有Hayden Adams,他在以太坊基金會1萬美元資助下獨立開發了Uniswap,爲用戶提供了自由開放的資產交換系統。
來自阿根廷的Cami Russo親身經歷了本國貨幣的惡性通脹,看到了加密貨幣的實際需求。她創辦了The Defiant媒體,致力於傳播加密知識。Anthony Sassano則每天制作視頻,向全世界介紹以太坊生態的最新進展。
這些加密信徒發揮着重要的傳播作用。他們幫助向外界展示這個行業的進步,因爲核心開發者往往專注於技術本身而疏於宣傳。加密社區之所以蓬勃發展,正是因爲大家都相信加密技術能創造一個更美好、更自由的世界,是人類進步的必經之路。
然而,這個充滿理想主義的加密世界,對很多外界人士來說是難以理解的。部分原因在於,一些投機分子的存在,模糊了加密行業的本質。
加密投機者
在加密信徒和外界之間,存在着一層障礙——那些投機分子。他們的存在使得外界難以聽到來自加密行業真正先驅者的聲音。
這些投機者擅長自我營銷,塑造宏大形象。他們採用兩極分化的策略,這在政治領域已被證明非常有效。他們並不愚蠢,知道加密前沿蘊藏着巨大財富,而他們的目的就是攫取這些財富。
正是這些投機者導致了加密行業的負面形象。他們比普通從業者更高調、更誇張。他們推銷自己而非技術本身。他們通常不關心所構建技術的本質,只在乎能從中獲利多少,哪怕這種方式並不可持續或有悖道德。他們故意設計一些惡意產品,專門誘騙剛進入這個領域的新手。
他們創建付費社群,聲稱分享內幕消息,實際上卻是誘導他人接盤。他們開發看似復雜的去中心化金融項目,本質上不過是將錢從用戶口袋轉移到自己腰包裏的騙局。
多數投機者出現在牛市,復制當下熱門概念。2017年他們炒作ICO,2021年則是制作粗制濫造的NFT項目。他們敏銳地察覺每一個可以牟利的機會,然後蜂擁而至。
這些人往往有一些共同特徵:
一些典型案例:
Alex Mashinsky創立並運營了Celsius,一家中心化的加密資產托管借貸服務。這本質上就是一家銀行業務,但他打着去中心化金融的旗號,聲稱要顛覆傳統銀行。實際上他建立了一家銀行,拿着客戶存款進行高風險投機交易。
Daniele Sesta創立了Wonderland生態系統。他在網上到處都有一羣忠實的支持者跟隨。當人們意識到其所謂的"算法穩定幣"不過是一個龐氏騙局時,Wonderland最終崩塌了。
Do Kwon是Terra項目古怪而好鬥的創始人。Terra的崩潰導致500億美元資產化爲烏有,是加密史上最大規模的資本損失事件之一。事後看來,Terra生態系統更像是一個巨型龐氏騙局。Do Kwon在Twitter上咄咄逼人的言論更是助長了狂熱氛圍。
我們必須與投機者共存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是否定的。
我們無法直接阻止投機者的存在。當我們堅持去中心化價值高於一切時,這就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普惠性是加密的核心價值之一,不能被犧牲。就像互聯網一樣,任何人都可以無需許可地使用加密技術,它是貨幣和金融領域的公共基礎設施。隨着時間推移,隨着更多人參與其中,這個基礎設施會變得越來越有用。
不幸的是,這種無需許可的特性也意味着很難阻止投機者的騙局。去中心化的金融創新讓普通人擺脫了傳統銀行的束縛,但也意味着難以阻止一些人用不道德的方式牟利。
雖然我們無法直接阻止他們,但我們不必與他們共處。
我們可以通過教育來對抗他們。作爲一個行業,我們確實需要在投機者之前更好地接觸大衆。與那些靠誇大其詞進行營銷的做法相比,解釋加密的本質確實更具挑戰性。理解這個行業的運作原理,比單純聽信一些有魅力的人推銷他們的代幣要困難得多。
好在如今大多數人已經有了基本的互聯網常識,知道如何遠離網路垃圾和病毒。終有一天,人們也會對加密領域的陷阱產生同樣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