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RWA项目海外发币主体选择:新加坡不再是唯一选择
RWA项目落地海外如何选择发币主体?
随着RWA监管框架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RWA项目开始在海外落地。RWA项目的核心是将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由于涉及代币发行,各国法规对此都有很高合规要求,因此项目方推进时必须"合规先行"。发币主体的选择是代币发行合规问题中基础而关键的一点。
近年来,新加坡因开放的监管态度和完善的制度框架,逐渐成为加密货币行业创业者和投资人追捧的"加密天堂"。选择新加坡基金会作为RWA项目发币主体似乎成了理所当然。
一、基金会概念与特点
虽然不同国家对"基金会"有各自定义和架构,但大多数基金会至少具备以下特点:
非营利性和公益性:为公益目的设立,运营所得仅用于再投资,不向成员分配利益。与公司不同,基金会没有股东,只有成员。
独立法人资格:作为独立法律实体,拥有自身资产和内部治理机构。部分基金会设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日常管理。
基金会与传统"基金"有本质区别。传统基金属于投资工具或资金池集合,而"基金公司"是一类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通过发行产品募集资金形成资金池,管理获取收益,完成"募、投、管、退",并收取管理费。
二、加密货币行业选择基金会的原因
基金会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特点与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特性相对应。不向成员分配利益的特点也符合Web3社区自治理念。这有利于项目包装宣发,更易获得投资者和社区信任。
受以太坊基金会影响。以太坊作为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选择基金会作为运营主体,影响了许多Web3创业者效仿。
税收优势。基金会在许多国家可享受税收豁免或优惠,降低项目运营成本。
需注意,从法律角度完成代币发行并非只能通过基金会。RWA项目也可选择传统私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营利主体作为发币主体。选择基金会更多出于商业考量。
三、新加坡基金会概念及选择原因
严格来说,"新加坡基金会"是行业习惯说法。新加坡法律中没有传统基金会概念,通常指被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实体,如公众担保有限公司、社团或慈善信托。RWA项目通常选择担保有限公司。
之前选择新加坡基金会作为发币主体主要原因:
新加坡对加密行业持开放态度,审批较为宽松。
新加坡政府支持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发展,提供全球领先法律框架和监管环境。
新加坡金融法律基础设施发达,国际美誉度高,提升项目可信度。与中国同时区,对华人玩家友好。
然而,2025年情况已有变化。虽然法律未明文禁止,但实践中新加坡当局已大幅收紧对加密相关基金会的审批。一旦发现与加密货币有关,基本不会批准注册申请。
四、RWA项目其他发币主体选择
选择逻辑与新加坡基金会类似。美国监管机构对代币发行相对开放,新任总统对加密行业持支持态度。美国基金会注册周期短,门槛低,如科罗拉多州一周内可完成。
阿联酋基金会架构与新加坡相似,但法系不同。阿联酋已为DAO组织出台完整规章和监管框架,赋予独立法人资格和非营利性质。阿联酋与币安达成大额投资,长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成本较高,更适合大型项目。
五、选择美国基金会需注意的风险
需取得相应牌照,如FinCEN的MSB牌照。
中美关系紧张导致监管态度不稳定,增加长期合规运营不确定性。
美国金融公司相关法律复杂,需了解联邦法和州法,合规难度高。
美国税务审查严格,需专业团队处理税务问题,避免长臂管辖风险。
六、总结
全球加密监管前景不明朗,中国项目方落地RWA项目须坚持"合规先行"。项目方需与专业加密行业律师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