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ICP突破市值排名前三 Dfinity生态驶入快车道
新秀崛起?加密市场再次沸腾
近期,加密货币市场再度升温。比特币突破历史新高,一度超过64000美元。主流币种和小型代币也纷纷上涨,经过一个多月的震荡和洗盘后,牛市似乎又卷土重来。
在这轮狂热行情中,一个名为ICP的项目突然跻身市值排行榜前三,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这个此前鲜为人知的项目感到困惑:它是如何一跃成为市值第三的加密货币的?
事实上,ICP并非新项目,而是一个已经开发了6年之久的老牌项目。它的前身是Dfinity,早在2015年就已立项,曾被视为区块链领域的"四大天王"之一。然而,多年来主网迟迟未能上线,也因此被戏称为"鸽中之王"。
Dfinity最初定位为以太坊的姐妹链,如今则转型为ICP协议,旨在打造全球分布式互联网计算机系统,重塑互联网基础架构,成为分布式云计算平台。
2021年,许多老牌项目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波卡上线、FileCoin发布、以太坊2.0第0阶段启动,Dfinity也不甘落后。今年4月,随着Mercury网络即将从Alpha转为Beta版,Dfinity主网有望正式创世启动。
Dfinity的本质
在未来的Web3.0生态中,最基础的三个底层设施是:去中心化的交互协议和平台、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它们分别对应区块链公链(如以太坊、波卡)、FileCoin和Dfinity三大生态。
因此,Dfinity是未来区块链乃至全新互联网生态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以太坊杀手"。它无意取代以太坊,而是与之并行共创新世界的伙伴。
经过多年迭代,Dfinity目前正式定位为互联网计算机(ICP)。其创始人Dominic Williams称ICP是世界首个以网络速度运行的区块链,可无限扩容,能承载任意数量的智能合约计算和数据存储,将大幅提升区块链的性能和效率。
这意味着,Dfinity有望帮助我们在区块链上实现像传统互联网那样的高流量应用,如即时通讯、电商、短视频等。长期以来,区块链行业一直缺乏全社会现象级的落地应用,Dfinity的出现或许能改变这一现状。
Dfinity的运作机制
Dfinity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模块来保证全球分布式计算平台的稳定运行:
NNS(神经元网络系统)
ICP是一个巨型的全球计算机,由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和节点组成,但与传统云计算平台有本质区别。ICP之所以是开放式计算平台而非另一个云平台,关键在于其NNS治理系统。
可以简单理解为:代币化 + DAO治理 + 云服务 = ICP
ICP平台由代币持有者通过去中心化的NNS系统共同所有。全球多地的数据中心组成多个子网络,为智能合约(或称容器)提供运行基础设施,并从中获得收益。
如果将ICP比作一台巨型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各数据中心和节点提供了硬件设施,而NNS则是这台计算机的管理员,通过提案决定ICP的运行机制和生态利益分配等事务。
简言之,ICP云计算服务由全球各数据中心社区共同治理和维护,而非由单一中心化机构控制。利益也由所有参与维护的社区和节点共享,而非仅分配给单一云计算平台。
Canister(容器)
作为通用云计算平台,ICP理论上可运行任何类型的应用。社区已用CanCan、LinkUp等应用做了示范,分别对标抖音、LinkedIn等传统互联网应用。尽管只是初步demo,却展示了ICP承载各类应用的潜力。
在ICP平台上,最基本的组成元素被称为Canister(容器),类似于其他区块链公链上的智能合约,但也有诸多不同。
无论用何种语言编写的软件,都会被编译为WebAssembly模块。这些模块需部署到ICP的副本中,而运行这些模块的执行环境就被称为容器(Canister)。
可以将ICP想象成一艘大船,甲板上堆满了独立但相互连接的罐子。每个罐子内部构建了可容纳软件运算逻辑的执行环境,在ICP中这些容器起到类似智能合约的作用。
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容器可复制、可分叉,更便于自组织,相比传统公链架构更易扩展。
编译部署后,每个容器会生成自己的索引编号。具备前端功能的容器甚至可直接通过入口供用户访问使用。实际使用体验与传统互联网并无明显区别,但背后运行的是ICP的开放式云平台,而非单一服务器。
Cycles(手续费)
为防止资源被滥用,ICP平台上运行程序需要成本。同时为避免单个程序/容器占用过多资源,单个容器可使用的资源也有上限。
ICP采用Cycle作为计价单位。可将其理解为一种价格稳定的gas,不能流通,仅用作手续费。需由容器所有者支付。这种设计采取了开发者付费模式,用户使用程序无需支付费用,而开发者或团队需将ICP代币兑换为Cycle作为程序运行的燃料。
尽管ICP价格可能波动,但Cycle价格锚定法币。具体而言,1瑞士法郎等价于1兆(trillion) cycles的计算资源。开发者需将价值1瑞士法郎的ICP兑换为对应Cycle。这样ICP价格不会影响合约运行,避免了ICP价格上涨导致运行成本随之水涨船高的情况。
ICP兑换Cycle是单向的,Cycle不能再兑换为ICP代币。Cycle也不能流通转账,只能供开发者自用,用于自己控制的容器,确保正常运行。
Dfinity生态概览
要实现如此宏大的愿景,关键在于打造出优质项目和应用,为社会创造实际价值。目前Dfinity生态中已有一些代表性项目:
Capsule: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平台,基于ICP创建,获得了Beacon Fund 1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Beacon Fund由Polychain Capital管理,专注投资在Dfinity网络上构建下一代"开放"应用的创业公司。
Fleek:计划将上万个以太坊应用和NFT项目迁移至Dfinity。Fleek已为其上的所有站点和存储启用Filecoin自动化归档/备份,使用Fleek的项目无需额外付费即可将数据存储在分布式网络上,更好地进入Web3.0世界。
Openchat:Dfinity上首个去中心化加密通信应用。虽然功能与WhatsApp等类似,但所有权归用户,代码公开可查,用户可获得代币并对应用拥有最终决定权。
新世界来临
目前Dfinity上的代表项目还不多,需要更多社区开发者加入探索,为这个全球互联网计算机提供更多实质支撑。
随着主网上线日期临近,全球投资者和开发者的目光将迅速聚焦于这一创新项目。而项目的正式落地也意味着,未来去中心化世界的底层基础设施基本搭建完毕。
以太坊、波卡作为去中心化底层公链,已构建起较为成熟的智能合约、DeFi和NFT生态。FileCoin代表的去中心化存储,让数据存储更加安全高效。而Dfinity作为全球最大的分布式超级计算机,有望将区块链应用做到与传统互联网同等级别。
以用户利益为中心、个人数据为中心的去中心化时代已经来临。如果还执着于通过大资本创建大平台、垄断大数据,恐怕就是在与浩荡的世界潮流相抗衡了。
Dfinity能否实现其改变世界的愿景?让我们拭目以待。